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为长茅余氏家谱撰写的《跋》中高度评价长茅余氏:“衣冠之荣甲于修水”、“名节之高甲于江西”、“姓氏之繁甲于天下”。
长茅余氏从宋代起就是当地旺族,名人辈出,有榜眼1人、探花2人、进士53人、丞相2人、尚书8人。仅宋代就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三神童”等美誉。
至今,长茅余氏后代占全国余姓总人口的20%,百余万后裔广布于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赣闽浙粤几省,余姓多为长茅后裔。
“长茅”的传说
晚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安徽休宁人余良曾在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做过县令,在中年时因乱世辞官回到休宁。
想到自己少年时为官之地修水民风淳朴,少有战乱,且山川秀美,土地肥沃,便带着父母和两个弟弟、五个儿子来到修水黄沙镇瑶村与黄坳乡交界处一个叫安居坳的山上落户。
全家迁到安居坳后,家中一直养有一闲人,十余年间从不干活,整天游手好闲。一日,闲人要告辞了,他找到余良说,这么多年,没有什么谢你,我帮你择一块阳地和一块阴地,阳地用以建房,阴地用以葬坟。
说完,他带着余良来到一块空地前,空地的正前方有一棵高大的柏树。他说;“此为阳地,你要以柏树地为大门,伐柏树为门框。”接着,他又带着余良来到一处小山前,说:“此为阴地,你百年之后可安葬于此。”
余良按照闲人的指点,伐柏建宅,发现这棵柏树居然是空心的,且内生有一根长一丈二的长茅,他百思不得其解。住宅竣工后,余良在门楣竖“长茅堂”金字巨匾。
后来,余良在长茅去世。在阴地下葬时,家人将树藤砍去,树藤内有五只孔雀扑腾着升天;挖穴时,有三只乌龟从地底下爬出。后人便有“三乌出动,五雀升天”的传说。
“余狗崽”叫法的由来
在余良公墓右侧的山窝里,有座“乌龙墓”,那么,这座乌龙墓里埋的是何人呢?仔细看墓碑上的介绍后才知道,原来,乌龙墓里是余氏家里的一条黑色的忠犬。那么,为什么一条狗会葬在余良墓之侧呢?
据传,余氏五十二世祖(余良之祖父)时,暴兵入乡,家人或被杀或逃难,剩下仅三个月嗷嗷待哺的渊海公(余良之父)遗留在床底下,家里的黑犬为这个幼儿送乳,呵护和保护着这个命悬一线的嫩苗。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渊海公之后,生下五子,其中长子余良,世居修水,为长茅余氏之始祖;二子余从为广东曲江始祖;三子余衮为浙江钱塘开基始祖。现共三公子孙,皆以长茅余氏宗祠为总祠--摇篮福祉,肇基源头。
余氏家族为感其恩德,在余良墓侧立“乌龙墓”,世代祭拜。在民间有个说法,余氏族人任别人笑骂他们是狗崽子或吃狗奶的人,余氏族人都不会生气,因为他们的祖先的确是吃狗奶长大的。
“夜合山”的传说
在现今的黄沙镇瑶村上街头,当地老百姓进行道教相关活动时总要报出:安乡十二都夜合社。这夜合社是老百姓住宅周围的社公庙名称。按照这个来源追究,当地之前很可能是存在有夜合山这么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长茅这个地方有块仙地。两座山峰会在半夜子时自然合拢,天亮时又自动打开。
当时余氏才人辈出,一经离家便在外为官不回来了。女眷们相隔几年便差人去打听,谁知下人也能在外为官经商不再回来。
如此一来女眷便更觉是这夜合山的风水宝地缘故,便差人用锄挖肩挑,想将这山从中间挖开,谁知白天挑走的土晚上便又会长回去。
如此一来,便有一“地仙”(乡村看风水的术士)到晚上去山脚探一究竟。终于守着“地鬼子”(土地神之类)的对话:“不怕千人挑万人挑,就怕铜符狗血钉断腰。”在得知这个秘密后便着手进行了破坏。
而此时远在京城的余氏大大小小官员,也很快便有了株连九族的罪名而罢官获罪。而这座神奇的夜合山也便不再昼开夜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